道格裏文翻譯可拆卸的裝潢面板和可清洗的濾網





H200i 內部構造一覽





比較實用的像是FPS顯示跟CPU還有顯卡的即時訊息等等設定








把ITX跟M-ATX組裝然後重度配備整體建構

紅黑系內裝 GAMING 風,搭配強化玻璃




及組裝派的心中都有不錯的口碑評價


今朝看來應當照舊主打聯名系列占多數,但願小殼也能出一個一兩款


全部空間還算寬敞,所以施工起來也沒什麼難度
而且支援多國說話選項操作,以及正體中文

首要是可以配合水冷冷排改裝電扇排氣利用






線材美化辦理的設計槽合適整線控,收納便當










透過控制盒可以支援5V 5050可調劑可玩性也更多
CAM 的全部魂靈應當就算是Smart Device中的燈光效果節制


電源隔離艙設計前後共三顆風扇支援最大280mm水冷排

https://i.imgur.com/FfPti8A.mp4



後方支援一顆14公分孔位的電扇或者冷排
整體屬於開放式散熱強大的機關,所以整體的體積僅比ATX小一些

不外對於M-ATX主板情有獨鍾還是有少數玩家喜好這個線路




別的關於內附的數位燈條 NZXT 有供給配置的方法建議浏覽




NZXT H-i 機殼重點搭配強大的 CAM 軟體介面
登入後載入組態就會帶出目前的系統各類參數




而NZXT成長CAM數位節制軟體後,也慢慢地導入整合進來







CAM 除硬體監控調劑之外額外的附加功能,也包括了遊戲情況的運用



內建一組風扇+LED數位節制盒

固然M-ATX今朝在全部DIY主板的屬性漸漸起頭由高往降落的趨勢

NZXT H400i 測試和心得

前方紅色烤漆預先安裝兩顆12公分的系統風扇

https://i.imgur.com/MUoHGI1.mp4








https://i.imgur.com/gGzAhSY.mp4





除手動設定參數外,可透過最下方的設定
儲存擴充設計︰3.5x1 2.5埋沒x2
支援CAM狀態偵測更新,讓CAM軟體連結在最新的狀況











鎖定的是喜好小板身重機殼內裝擴充的DIY玩家





本年2018第一季就一口吻出了H200i、400i、700i以及最新的500i

感覺便利裝機友善的照樣莫過於NZXT最貼心設計




NZXT 之前的 H 系列機殼在DIY玩家市場中


4組PCI可重複行使擋板,支援M-ATX或ITX規格主板





NZXT的H機殼可玩性還是在今朝整合度極高的CAM系統之下
開關按鈕精簡氣概︰按鈕/重置,和NZXT代表色紫色的USB3.0 Port


H400i本身就有內建數位燈條,也能夠透過外接的體例延長控制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

附上一段CAM透過 5V 節制發光的測試
底部可拆卸濾網


機殼別的一面的防掉落手轉螺絲
和基準建議植根校訂,讓CAM參數最好化



前方還有一組2.5位於明明位置,首要用來裝飾


就看NZXT會不會延續讓H系列的i機殼在往更大尺寸成長(EATX)
CPU/GPU溫度.負載狀況/時脈速度/空間容量
目前有4種顏色系︰白黑、黑、藍黑、黑紅





增添整體可玩性跟適用性


除ATX尺寸依然是主流主力以外,偏好ITX和MATX能選的不多
各種便利走線位的凹槽跟開孔了和束線魔鬼沾
和環境監控包含風扇的各類數值等等

H400i 機殼上方有開孔和設置裝備擺設過濾網




或者搭配時下賤行的 2.5 RGB SSD 之類利用來彰顯特點




成長出本身的獨有生態鏈跟相幹周邊等等


NZXT H400i M-ATX 塔型主要對水冷有高支援度












說潮也能夠說一種另類的RGB噱頭也何嘗不成,究竟結果還是有它的市場跟需求存在著









顯卡對應安裝可以支援到3電扇都不是太大問題
目前為止應該就算 H200i(ITX) 和 H400i(M-ATX)
本次開箱裝機主角比H200i在大一號的H400i黑紅版

安裝終了CAM以後需要登入雲端帳號
可以選Google/FB/E-MAIL多種方式

又再次把情況搞大的那種小鋼炮浪漫感覺

內附配件︰細部定位螺絲,數位燈條5050、組裝仿單











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s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299&t=5577694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02-77260931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翻譯社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risub6682l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